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按此言捭阖乃天地间处理万事的根本法则
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按,此言捭阖乃天地间处理万事的根本法则。陶弘景注:“天圆地方,君臣之义也。理尽开闭,然后能生万物,故为万事先。君臣之道,因此出入,故曰圆方之门户。圆,君也;方,臣也。”陶注此段均从君臣关系角度立论,此言捭阖乃处理君臣关系的法则,可参。圆方,指天地。
阳就是行动前进,阴就是静止潜藏,阳活动外出,阴隐藏入内。阳返还停止于阴,阴走到极点又还回为阳。阳动,道德就生成了;阴静,形体就产生了。从阳的方面去追求阴,要以道德包容对方;从阴的方面去追求阳,就要走出暗处实际去做。阴阳之间相互依赖,这是由捭阖之道决定的。这是天地阴阳的大道,是游说他人的根本法则。捭阖是处理万事之本,是天地的门户。
反应第二
《太平御览》卷四百六十二引用本篇称作《反覆》。所谓“反应”,即反覆之回应。反覆的目的就是为了弄清真相。所以反应术就是打探得到对方实情的方法。其主旨为:无论在计谋时,或者游说前,都必须首先要对对方情况了解清楚,然后以自己的情况推测对方的实情,做到“知己知彼”。陶弘景题注曰:“听言之道,或有不合,必反以难之,彼因难而更思,必有以应也。”尹桐阳曰:“《说文》:‘反,覆也。’《尔雅》:‘应,当也。’不合者反覆而使之合,其终必归于当,是谓反应。圣人审慎之至策耳。”
本篇的内容主要是论述反应术的原理及其方法。关于反应术之原理:因为任何事都有“阴阳”,也就都有反覆。反,谓反观对方;覆,谓审察自己。反,反过来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覆,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后,再审察自己现在的做法。如果要探悉对方实情(即知彼),制定对应的策略,必须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反复论难,经过多次验证,才能成功。
本文说到的“反应术”主要包括“钓语”、“象比之辞”、“反听”和“见微知类”等数种。
所谓“钓语”,即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故意说一些启发性或试探性的话语,以诱导对方说出真情。钓必有钩,“钩”就是自己的意图,但是这个意图必须隐藏在诱人的“饵”下面。“饵”就是引诱性或启发性的话,“以无形求有声”,此“钓人之网”。
“象比之辞”即运用象征等形象化的语言,或讲述可供类比的历史事例,来套取对方的实情。使用反应之术,务必要使对方“开”。使对方“开”,可以用“以象动之”之“钓”术,具体为用“比”的修辞手法与“象”的象征手法,通过运用形象化的手段与增加言辞的艺术感染力的方式来打动对方。先秦时期,讲道理说服人往往重视所说要通俗形象,这样对方听起来易懂,也容易接受。最常见的就是寓言。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都擅长用寓言来说理。寓言就是本篇所说的“象”的手法,也即“象者象其事”。而《韩非子》、《吕氏春秋》中都有列举大量历史故事来说理的篇章,这是本篇所说的“比”的手法,就是“比者比其辞”。
“反听”,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倾听。或反观对方,或审察自己;或反回站在对方立场,或回到自己的做法来反思。总之在言辞对答中,己方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发出信息,即用言语、动作、表象等去拨动对方、试探对方,观察研究对方的反应,分析反馈回来的信息,以侦知对方的真情。文中说“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所说就是各种实情都可以通过言辞反复试探而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