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紧脉。
深内:深刺。内,同“纳”,指进针。
浅内:浅刺。
痏(wěi):泛指针孔。
黄帝问道:疾病出现六种脉象变化,怎样针刺呢?
岐伯回答说:凡是脉象紧的多属寒,脉象缓的多属热,脉象大的多属气有余而血不足,脉象小的多属气血都不足,脉象滑的属阳气盛而微有热,脉象涩的血少气少而微有寒。因此,在针刺急脉的病变,进针要深,留针时间要长;针刺缓脉的病变,进针应该浅,出针要快,以散其热;针刺大脉的病变,略微泻其气,不能出血;针刺滑脉的病变,应快出针,浅刺,以泻阳气,排除热邪;针刺涩脉的病变,必须刺中经脉,随着气行的逆顺方向行针,留针时间要长,还要先按摩经脉,使脉气舒缓,出针以后,赶快按住针孔,不使出血,以调和经脉;凡是脉象小的,阴阳形气都虚弱,不宜用针刺,而用缓和之药调治。
黄帝曰:余闻五脏六腑之气,荥输所入为合,令何道从入,入安连过?愿闻其故。
岐伯答曰:此阳脉之别入于内,属于腑者也。
黄帝曰:荥输与合,各有名乎?
岐伯答曰: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黄帝说:我听说五脏六腑的脉气,都出于井穴,从荥、输而进入合穴。这是从哪条经脉进入合穴的?进入后又和哪些脏腑经脉有联系呢?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
岐伯回答说:这就是手足阳经,由别络进入内部而又属于六腑的。
黄帝说:荥、输与合穴,在治疗上各有一定的作用吗?
岐伯说:荥、输的脉气浮浅,可以治外经的病,合的脉气深入,可以治疗内腑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