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巴彦淖尔KTV招聘网 > 巴彦淖尔热点资讯 > 巴彦淖尔励志/美文 >   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表示大家听了本经感

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表示大家听了本经感

2022-11-29 08:47:52 发布 浏览 540 次

]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表示大家听了本经,感到佛法的稀有,都能法喜充满,信受如来所说的法,并切实奉行如来所说的法。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人以遍满无数世界的七种珍宝进行布施,又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殊胜的无上菩提心,受持这部经乃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加以信受奉行和讽诵受持,并广为他人宣说,他所获得的福报功德要远远超过那位以遍满无数世界的七种珍宝进行布施的人。应当如何为他人宣说此经呢?那就应当不执著于一切相,安住于一切法性空而不为法相分别所倾动?为什么呢?一切世间的有为诸法,皆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也如电,应作如是的观照。”

佛已经圆满宣说这部经,须菩提长老及在场的众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等,听闻了佛陀说法之后,无不法喜充满,信受和切实奉行如来所说的法。

心经

前言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一部几乎家家都念诵,人人皆知的佛经。这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两句圣号一样的普遍于人间。这部《心经》,从汉译佛经流通方面观之,可说是“风行天下”,并且持诵者亦多,其普及程度非常的广。虽然言简文略,全文仅仅二百六十字,但含义却极广博而精深。它在一代圣教中的地位,算是一部很重要而负有声望的经典;六百卷般若经当中,最简括切要、提纲挈领者,当推《心经》了。

一 经题的含义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经的总题,前七字是别题,只限用于本经,经字是通题,通于佛所说的一切经。译为白话就是教人依照“般若”妙法修行,便可度脱烦恼的生死苦海,达到究竟安乐的涅槃彼岸(波罗密),而亲证不生不灭之真“心”实相的一部“经”典。

“般若”是梵语,义为“智慧”。为何不直译之,而仍用梵语呢?世人往往以为聪明就是智慧,若翻译之则与彼混滥,而失却“般若”二字的殊胜意义。为了表示这种智慧的殊胜性,所以沿用原音,而不直译为智慧;此即五不翻中尊重不翻,及四例翻经的翻字不翻音]。

般若与世间有漏智所成的有为之法是有别的。般若是自性中本具的一种无漏智,完全由真心流露出来的,是离过绝非,是正常,是真实,是纯净无染,是唯正无邪,并且没有穷尽。人们能够用它,非但能令自己断惑证真,离苦得乐,且能普度众生同超生死苦海,同登安乐彼岸。

般若有三种:第一种是文字般若。文字虽非般若,但语言文字能诠般若之理,又能生般若,故称之为般若。凡是佛所说的一切教法,或是佛弟子所说的一切言教,不论是声教或是文字所印刷的经典,都称为文字般若。第二种是观照般若。所谓观照般若即是观察照见一切实相真理的智慧,指清净无漏之慧。此慧能照见一切有为或无为法皆无相,都是空寂的,故称观照般若。第三种是实相般若。所谓实相般若,指真如之理,为般若之实性,乃众生所本具,非寂非照,离一切虚妄之相。实相即诸法如实相,不可以“有”、“无”等去叙述他,也不可以“彼此”、“大小”等去想象他,实相是离一切相,包括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而无可取着的。

“波罗密多”也是梵语,译为“度”或“到彼岸”。通常指菩萨之修行而言,即菩萨通过自己修行,同时又度化他人的“事业”,由生死之此岸到达涅槃之彼岸,故称“到彼岸”。因此般若波罗密即照了诸法实相,而穷尽一切智慧之边际,度生死此岸至涅槃彼岸之菩萨大慧。众生被三惑烦恼所迷,以致沉沦生死苦海,现在如果想求度脱的话,就不得不借仗般若去灭除烦恼,以了脱生死的痛苦,获得究竟涅槃的安乐!所谓乘般若船渡过三重烦恼之流,顿超生死众苦的此岸,直上涅槃安乐的彼岸。

至于“多”字,古译只有“波罗密”,没有“多”字,后来翻译的人,竟加一“多”字。“多”字在梵文中是一种语尾词,如文言中的“矣”字。也有人将“多”字解释为“定”。因菩萨修行,必须定慧均等,不偏不倚。定心若生法爱,则必用慧照以策进之。慧心若生智爱,则必用定力以扶助之。

《心经》的“心”字,含有两种意义:一是说因般若为诸佛之母,此经又是大般若经的心要,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不但展示了大般若经的中心思想,同时阐明般若真空的妙理,可以说是般若的核心,故称心。二是指真心。此真心,是万法之始,众义之宗;亦是诸佛所证,众生所迷。大般若经所诠的毕竟空,以及本经所说的诸法空相,亦皆是显示此真心。众生执著于真心,认为是真实的我,或是真实的法。《心经》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舍妄趣真,向内寻求,令智慧的种子萌芽,进而让智慧开花结果,觉悟无上正等正觉。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