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五年(1780),西藏六世班禅前来庆祝乾隆帝70大寿。为接待班禅,清廷在承德避暑山庄建须弥福寿之庙,同年又建广缘寺。至此在山庄东西两山麓有了12座庙寺。因其中有8座隶属于清政府理藩院管理,并且都建在古北口外,故通称“外八庙”(即口外八庙之意)。外八庙绝大多数是清王朝在解决边疆问题过程中,为来热河行宫朝见皇帝的蒙、藏王公贵族而建造的,是一批政治性很强的纪念性建筑。因此,它的建造大都仿自西藏、新疆兄弟民族的著名寺院。其特点不仅应用了琉璃瓦顶、方亭、牌楼、彩画等汉族建筑传统手法,同时也应用了红白高台、群楼、梯形窗、喇嘛塔、鎏金铜瓦等藏族、蒙古族的建筑手法,建筑形式别具一格。承德外八庙,作为清代喇嘛教的中心之一,其建筑雄伟,规模宏大,反映出清代前期中国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
和绅专权
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月,乾隆帝命和珅等往勘山东巡抚国泰贪污案。本年春,御史钱沣上疏弹劾山东巡抚国泰与布政使于易简贪纵营私,恣意攫贿,吏治废弛,府库空缺。四月四日,乾隆帝阅奏后,立即命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和御史钱沣前往查办。和珅与国泰关系密切,因此极力袒护国泰。钱沣对此十分清楚,便提前数日微服至良乡。他见和珅仆役骑马往山东送信,便记下送信人的特征,待他回来时,令左右搜其身,果然得到国泰写给和珅的私信,言及已借银填库备查等内情。钱沣立即将该书信上奏。和珅知预谋败泄,查办时不敢再懈怠徇情。七月八日,乾隆帝以国泰、于易简亏空库银200余万两,命他们在狱中自尽。和珅因此深恨钱沣,并于乾隆六十年(1795)将钱沣毒死。自此以后,和珅便大权在握,更加贪污腐化,清廷政纪开始废弛。
清代家具
清代内务府造办处设有木作坊,专门按皇帝的要求制作各种家具。清初宫廷使用家具多仿明代式样,但又出现了新的作法、新的造型和新的装饰。到乾隆时期,内务府造办处聚集很多来自各地的木匠,主要有广东与苏州两大流派。在他们的直接作用下,清代家具开始出现新的式样和新的装饰风格。乾隆时的清宫家具大多用料精良,造型新颖,制作精细,综合运用多种工艺手法。除彩画、雕刻外,清代家具还广泛吸收漆艺装饰手法,甚至镶嵌珐琅、瓷片、玉石、螺钿等,装饰富丽堂皇,反映了清代宫廷的艺术趣味。
清代珐琅工艺全盛
珐琅工艺是金属工艺中的一种,由明代景泰蓝(掐丝珐琅)发展而来。清代宫廷内务府造办处设有金工作坊,工部也设有类似作坊,其中就有珐琅作坊,专门制作宫廷需要的精致华美的珐琅工艺品。清代宫廷珐琅工艺继承明代景泰蓝传统,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到乾隆时期,珐琅工艺水平达到顶峰。清代珐琅工艺的杰出成就是引进西方珐琅技术并加以改造,采用中国传统青铜器、瓷器、漆器的器型与纹样,创烧出中国自已独特的画珐琅与錾胎珐琅。由这两种工艺制作的工艺品器型厚重端庄,纹样精致典雅,色彩含蓄秀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乾隆年期珐琅工艺到处滥用,导致珐琅工艺整体水平下降。年来随着宫廷工艺的衰落,清宫珐琅工艺也传入民间,产地有北京与广州。产品主要是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和铜胎珐琅(烧瓷),大多出口海外。
乾隆帝逝世
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帝举行传位归政大礼,授皇帝之宝于皇太子,使其即位为君,尊己为太上皇帝,但是,“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仍归己主持,使即位的嘉庆帝徒有虚名。嘉庆三年(1798)八月,因捕获四川白莲教义军首领王三槐,乾隆帝十分高兴,竟下谕使和珅由伯爵晋为公爵,使嘉庆帝极为不满。临终前,四境骚乱,乾隆帝因筹办军务而“心体焦劳,以勤致疾”,但他还是很有精神。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二早晨,他还手书一首《望捷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