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冠
只供给武官们戴用的冠,又叫作武弁大冠,传说是在战国时期赵国惠文王推行胡服以后改进而形成的冠式。它与巾帻合戴可以把整个头部包裹起来,便于保护头部,从而形成一种装饰性比较强的官员冠式。在甘肃省武威磨嘴子的汉代墓葬中,曾经出土过汉代的武冠实物。该冠用漆纱制成,外观是一个横向长方形;两端有垂下的护耳,耳下有缨,可以系在颔下;前额部分突出,另包有巾帻。在汉代画像石中的人物像中和汉代陶俑中,经常可以看到戴着武冠的官员、武士、近卫等人物。汉代的宫廷侍卫官员,如侍中、常侍等高级武官还要在所戴的武冠上加戴黄金铛、玉蝉等装饰品。例如:在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发掘的北燕冯素弗墓中,出土了一件当时装饰在冠上的金附蝉,它用金丝与宝石制成,精美异常,就是当时专门用于武冠装饰的饰物。此外,宫廷武官们还要在冠旁佩带一条貂尾作为装饰,侍中的貂尾垂在左边,常侍的貂尾垂在右边,以示区别。
三、服饰民俗
婴儿服饰
人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的服饰就得到郑重的关注。服饰连同降生时的民俗活动,被新生儿的父母和亲属视为关乎孩子一生吉凶祸福的大事。虽然,新生儿一无所知,而且将来也无从记得,但是,他的亲属们还是要极认真地去设计,去实施,而且一丝不苟,以致形成多种多样的关于婴儿的服饰民俗。
婴儿呱呱落地后,首先是洗浴,这似乎是各个时代各个国家中都通行的一种做法和仪式,为了孩子的洁净,也为了表示很隆重地欢迎他来到这个家或这个部族。
亚洲人对婴儿服饰赋予的含义要多一些,祝福之中隐现素着朴的科学卫生道理,而欧洲人相对来说,却更为重视医学科学,而且,新生儿的礼仪更多地不是贴近民俗,而是靠近宗教。
中国南北的婴儿服饰
中国自古以来便形成了有关诞生的服饰民俗,不仅有男女之别,还重男轻女,这与中国的传统观念是一致的。《诗经·小雅·斯干》中有:“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很显然,一个生下来放在床上给他玉器玩弄,一个生下来放在地上给她纺轮或纺锤(陶质,故称瓦)把玩,还是有所不同的。况且,给男孩穿上象征礼服的下身衣装——裙子,给女孩仅裹上胞被,也足以看出家长重视程度、对待态度和对日后的期望值等。因性别不同而有明显的区别,这种习俗沿袭到现今。我国内地的南方沿海以及香港、台湾地区,遇到要给亲友家新生儿送衣物时,仍然要在上面罩上一块幛子,并根据性别,分别写上“弄璋之喜”或“弄瓦之喜”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