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巴彦淖尔KTV招聘网 > 巴彦淖尔热点资讯 > 巴彦淖尔学习/知识 >  曾子问道“送葬的已经将灵柩运往途中忽然遇到日食那葬礼还是照旧

曾子问道“送葬的已经将灵柩运往途中忽然遇到日食那葬礼还是照旧

2022-11-07 14:13:09 发布 浏览 281 次

曾子问道:“送葬的已经将灵柩运往途中,忽然遇到日食,那葬礼还是照旧不变吗?”孔子说:“从前我跟着老聃在巷党帮助人家送葬,柩车已经在途中了,碰到日食,老聃喊道:‘孔丘,快叫柩车停下来,靠在路右边,叫大家停止哭泣,等待天象变化。’后来,太阳重新出来之后,柩车才继续前进。老聃说:‘这样做是合乎礼的。’等送葬回来,我问老聃:‘灵柩既已出殡,是不能再返回去的,而日食现象,谁也不知道它终止得是快还是慢,还不如继续前进呢?’老聃说:‘诸侯去朝见天子,太阳刚出来就上路,到日落就住下祭奠随行的迁庙主。大夫出使外国,也是日出而行,日落就歇息。灵柩在路上也是一样,不能起早出门,不能天黑才住宿。披星戴月地赶路,只有逃犯和为父母奔丧的人才这样。遇到日食,不见阳光,怎么知道天空不会暗到出现星星呢?况且君子行礼,不可使别人的父母遭受辱患。’这是我听老聃说的。”

曾子问道:“奉国君的命令出使外国,不幸死在外国的馆舍里,礼书上说:‘死在公家的馆舍可以为死者招魂,死在私人的馆舍就不能招魂。’因此,凡是出使到别的国家,都由该国负责接待的人安排馆舍,自然就是公家的馆舍。怎么还有‘死在私人馆舍不招魂’这种说法呢?”孔子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使臣以私人的关系住在卿大夫、士的家里就叫私馆。住宿在公家所建造的馆舍,以及由该国国君所安排的馆舍,就叫作公馆。所谓‘死于公馆可以招魂’就是指此而言。”

曾子问曰:“下殇土周葬于园,遂舆机而往,涂迩故也。今墓远,则其葬也如之何?”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史佚有子而死,下殇也,墓远。召公谓之曰:‘何以不棺敛于宫中?’史佚曰:‘吾敢乎哉?’召公言于周公。周公曰:‘岂不可?’史佚行之。下殇用棺,衣棺者,自史佚始也。”

曾子问曰:“卿大夫将为尸于公,受宿也矣,而有齐衰内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出舍于公馆3以待事,礼也。”孔子曰:“尸弁、冕而出,卿大夫士皆下之,尸必式4,必有前驱。”

子夏问曰:“三年之丧,卒哭,金革之事无辟也者,礼与?初有司与?”孔子曰:“夏后氏三年之丧,既殡而致事5;殷人既葬而致事。《记》曰:‘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可夺亲也。’此之谓乎。”子夏曰:“金革之事无辟也者,非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今以三年之丧从其利6者,吾弗知也。”

所棺,衣棺:在家里大殓入棺。也 宿:邀请的意思。3 舍于公馆:祭事属吉礼,丧事属凶礼,吉凶不相混,所以要住到公馆里去。4 式:通“轼”。此指在车上倚着轼作为答礼。5 致事:退还职事。犹今之请假。6 从其利:指为着私利而发动战争。

曾子问道:“周人原先对于八岁到十一岁的小孩之死,就在附近的菜园中挖个坑,用砖砌成长方形的墓穴,再用‘机’把尸体抬到那儿大殓入葬,这是因为路近才这样做的。假如离得很远,那又该怎么做呢?”孔子说:“我听老聃说过,从前史佚有个儿子死了,按年纪也是下殇,而嫌墓地太远。召公对史佚说:‘为什么不先在家里大殓入棺然后再下葬呢?’史佚说:‘我怎敢那样做呢?’召公就去问周公。周公说:‘那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于是史佚就照召公的意见去做了。后来,葬下殇者就在家中大殓入棺后,再出葬,这是从史佚开始的。”

曾子问道:“国君将要在宫中举行祭祀,事前请卿大夫来做祭祀的尸,他已经接受了邀请独宿并斋戒了,这时突然遇到自己家族中有齐衰之丧发生,那该怎么办呢?”孔子说:“那就应该离开家,住到国君的公馆里等待举行祭祀,这是合乎礼的。”孔子又说:“做尸的人冠戴而出家门,卿大夫遇到他,都要下车致敬,做尸的人在车内也要倚靠着车轼作为答礼。做尸的人出门,必定有人在前面开道。”

子夏问道:“为父母服三年之丧的人,到了卒哭之后,国家有了战争,接到参加征战的命令就不能逃避兵役,请问这符合礼的规定呢?或者当初是官吏命令孝子这样做的呢?”孔子说:“夏后氏的时候服三年之丧,孝子将亲人殡后就辞官守丧;在殷代是父母入葬后退职守丧。《记》上说:‘君子不剥夺别人对父母的哀情,也不剥夺自己的哀情。’大概说的就是夏、殷时期的情况吧。”子夏接着问:“这么说来,卒哭之后不能逃避战争征召,是不合乎礼仪的规定了?”孔子说:“我听老聃说过:‘从前鲁国的伯禽有特殊情况,所以才在卒哭祭之后出兵讨伐。’但现在许多人在守丧期间,为从军攻伐以求利的,我不知道是根据什么礼的。”

这篇是以孔子与曾子答问的方式,对丧制和丧服方面,作比较深入的特殊问题的讨论,主要是从祭祀的角度来讲“礼”的。所谓“礼”,就是用自我的行为规范作为联结社会的纽带。在这篇中主要是把“礼”与“人情”联系起来,如“礼以饰情”。人的感情的表达是一种自然倾向与要求,但却不能没有文饰。“礼”正好起到了这个作用,来文饰人的感情。但“礼”并不只是情感的表达方式。在《仲尼燕居》中孔子强调“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也就是说,理想的人格情欲应与“道”相合。可见,“礼”对于人的一般情感还是有所节制。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曾子问》中曰:“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唯天子称天以诔之。”讲的是,卑贱者不可为尊贵者写诔文,晚辈不可为长辈写诔文,这是礼的规定。只有对天子,假称天的名义为他作诔文。因此,作为一名臣子,如果没有特殊的贡献,国君是不会为他写诔文的。

唐太宗为魏徵写碑文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郑文贞公魏徵病得很重,卧床不起。唐太宗派使者前去问询,并赐给魏徵良药。送药的人往来不断。唐太宗又派李安俨住在魏徵府第里,一有情况便马上报告。唐太宗还与太子一同到魏徵住处探望,并对魏徵说,想要把衡山公主嫁给他的儿子魏叔玉。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